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新華日報:推進紅色軍工文化融入“大思政課”

發布時間:2024-12-05作者: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責任編輯:供圖:審核:浏覽次數:437

2024年12月1日,《新華日報》刊發我院平旭教授文章《推進紅色軍工文化融入“大思政課”》,該文闡述了紅色軍工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課”的重要意義、豐富内涵及具體實施路徑,為創新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強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内涵式發展。”高校肩負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是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實施紅色育人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紅色軍工文化是黨在領導國防軍事工業長期實踐中孕育形成的行業文化,伴随着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産生、發展而不斷發展,是軍工行業特定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等文化要素的總和。紅色軍工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曆史記憶,更是一種現實的精神力量,是軍工行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紅色資源和精神财富。推進紅色軍工文化融入“大思政課”,應從課程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數字課堂等方面切入,構建紅色軍工文化與“大思政課”相融通的思政課“四維”模式,不斷開創軍工行業院校思政課教學新局面。

融入課程教學。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課承載着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功能和任務。紅色軍工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内容高度契合,将其有機融入思政課教學中,能夠增強理論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曆史和現實的碰撞中,引發深層次的感悟和思考,達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紅色軍工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蘊含着“國家利益至上”的軍工核心價值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以及“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軍工精神文化元素。同時,在人民軍工的偉大實踐中,廣大科研人員、幹部職工還為培育形成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作出了貢獻。因此,要以系統性視角進行總結提煉,深挖紅色軍工文化背後的思想蘊涵,探尋紅色軍工文化資源與思政課程内容之間的關聯性和匹配性,找準與思政課程不同内容版塊的切入點和側重點,精選典型人物、案例故事,建立教學資源庫,将承載于紅色軍工文化資源中的人物、事迹、精神等貫穿到思政課程中,深入挖掘紅色軍工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應用價值,使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教學内容融于一體,從而使統編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适應軍工院校學生特點的教材體系。與此同時,還要通過設置紅色軍工文化選修課程模塊,挖掘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實現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培養濃濃的軍工情,确立獻身國防科技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融入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活動是育人的重要載體,也是紅色軍工文化融入“大思政課”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具有浸潤、感染和熏陶的功能,能夠弘揚辦學理想、培育優良校風,激揚師生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我國軍工行業院校在長期的辦學中厚植紅色基因,孕育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傳統。以伟德bevictor中文版為例,作為一所誕生于抗美援朝烽火中的新中國首批航空航天高校,南航在長期的辦學中積澱了航空報國、貢獻國防的辦學傳統。南航校園裡不僅包含航空航天館、校史館等特色文化場館、景觀,還活躍着各種紅色軍工文化學生社團,開發了“愛國奮鬥”校友總師思政公開課、紅色文化情景劇展演等系列校園文化品牌活動。鮮亮的紅色軍工文化底色,濃郁的紅色軍工文化氛圍,激勵着廣大師生“為黨育英才、為國鑄重器”,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貢獻南航力量。融入社會實踐。以“大思政課”拓展育人新格局,必須激活社會“大課堂”,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發揮社會實踐育人功能。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徑。紅色軍工文化融入社會實踐,必須建立校内校外聯動機制,用好國防軍工文化資源,建好一批實踐教育基地,做優一批實踐活動品牌,常态化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行走的社會大課堂中追溯紅色軍工記憶、訪談紅色軍工人物、體驗紅色軍工文化,了解人民軍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過程,感悟新時代黨領導國防科技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培養學生心懷家國、團結奮鬥的集體意識、大局意識,堅定新征程上科技報國、貢獻國防的志向和追求。

融入數字課堂。當代大學生是自帶“數字基因”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他們在數字科技環繞中成長,特别擅長使用數字工具和平台。數字化紅色文化資源,将突破思政課教學的時空制約和地域限制,把軍工文化遺址、國防科技場館、行業紅色精神等轉化為可視、可讀、可交互的數字學習資源。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還原曆史場景、營造沉浸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軍工力量,提高大學生學習的代入感、現場感,從而讓思政課動起來、活起來、立體起來,實現紅色軍工文化與思政課的數字化耦合。


友情鍊接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将軍大道29号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