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上午,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部在學院502會議室進行了集體備課。備課會由教研部主任董金平主持。此次會議主要分為三個環節,一是新教師教學展示及同行教學經驗交流,二是以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主題進行教學研讨,三是讨論本學期教學工作的相關事項。
首先是教學展示環節,陳啟超運用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講授了“人的本質”重要内容。參會教師認真聆聽了陳老師的教學展示,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了積極發言和熱烈交流。董金平表示,教學過程要承上啟下,在講“人的本質”的時候,需要層層遞進,學理性内容和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相結合。吳永祥認為,人生觀的教學内容理論性很強,陳老師能從不同的人性角度進行深化和對比,是非常有新意的。李飛翔認為,思政課需要知識的含金量,需要哲理性與邏輯性。高歌認為,陳老師的導入貫穿于整堂課,這值得大家學習。羅蘭認為,人的本質可以結合實踐,從普遍性到特殊性來将内容講深。劉思帆說,思政課需要講深講透,可以适當加入活潑的案例。陳曉瑩認為,思政課教師需要理論的支撐,同時也需要具體結合大一新生的興趣。謝菲認為,思政課需要學理性的梳理,同時要因材施教,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曹清華認為,在講理論中,需要通過将抽象的理論和具體的内容相結合,讓學生聽懂。孫沐芸認為,教學過程需要關注教育對象,在講授“人的本質”時,她通過不斷提問,刺激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朱娅琴認為,一門好的課就是能讓學生聽得懂以及它還有留有餘地的聽不懂,讓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孫會娟認為,一門課可能做不到讓所有學生都覺得好,要結合自己興趣,盡量吸引更多的學生。平旭總結時說,思政課教學要脫去演講式的表演,說理語速要适中,張弛有度,娓娓道來,對陳啟超的教學展示進行了高度表揚。大家紛紛表示,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注意學理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崇高性與生活性相結合。
其次,平旭就二十屆三中全會政策解讀以及如何将會議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了分享。平老師從緒論開始到第六章,根據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旨進行了教材教法分析,并結合教材的部分章節一一進行舉例說明。最後,董金平就本學期的教學實踐、教學考核、超星學習通課程建設等内容與教師們進行了研讨。
(圖:高歌,文字:朱娅琴)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