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會議精神,積極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5月13日,學院組織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師生代表觀看了全國首部思政課教師題材電影《我要當老師》,一同感悟思政課教師的高尚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增強當好思政課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作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召開五周年的獻禮影片,電影《我要當老師》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要求,以獨特的視角和新穎的故事,生動呈現了以孫恒為代表的新時代青年,在思政課老師的影響和幫助下,毅然選擇成為思政課教師的心路曆程,藝術再現了一代代思政課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赤誠情懷。
觀影結束後,在場師生紛紛表示深有觸動、深受鼓舞,被影片中思政課教師的執着和堅守打動,透過電影看到了思政課教育的智慧和師德的光輝,深刻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
思政課教師胡媛媛: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真實的思政課教師生活遠比影片中的豐富多彩。思政課教師是一群平凡的勞動者,卻有着不平凡的堅守,都是在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和滿腔熱忱踐行着立德樹人的初心。教書育人、講好思政課、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無論完成哪一個目标都需要細緻入微、需要精益求精、需要久久為功,離不開耐心、匠心和恒心。立足于當下、展望于未來,懷揣光榮與夢想、堅持學習與實踐,追求進步與提升,努力做到合格,向着優秀前行。
思政課教師吳永祥:看了《我要當老師》,我深受啟發,更加感受到高校思政工作的價值和魅力所在。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需要做到“三個統一”。一是“經師”與“人師”相統一。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大學問”,更要有“大情懷”,要真心關愛學生,真情服務學生。二是“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思政課教師既要守理想信念之正、守道德情操之正、守學識素養之正,又要創育人格局之新、創育人内容之新、創育人方法之新。三是“關注思想”與“關注生活”相統一。思政課教師要因材施教,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成為學生可信、可敬、可靠的良師益友。
思政課教師李飛翔:影片講述了一位青年思政教師從“進門”到“入門”再到逐漸“優秀”的提升與進化,藝術再現了一線思政課教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與奉獻精神。我深切意識到,不管是日常的思政課教學與科研工作,亦或是大思政課建設與教師隊伍的培育,對于“培養人”這個核心任務都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我今後要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盡可能要讓思政課有情有義、有根有魂、有滋有味,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思政課的道理、學理和哲理,竭盡所能去叩開學生的心靈之門,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機電學院輔導員聶敏敏:這部電影真實描繪了輔導員和思政課老師的工作日常,有笑有淚,非常精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孫恒作為一名青年思政教師和兼職輔導員,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尊重,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們要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成為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藝術學院輔導員章詩蕾:《我要當老師》,我在南航當輔導員。主人公孫恒的成長經曆,觸動着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一名輔導員,不僅需要進行日常管理,更需要在充分深入學生的過程中,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當好青年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教育引導學生追求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我們要始終牢記“為黨育英才、為國鑄重器”的使命,不斷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培養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博士研究生朱登軒:這部電影深刻地展示了思政教育的真谛與意義。我深刻體會到,思政課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的人,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在學生迷茫、困惑、糾結、彷徨的時候,思政教師要成為他們的明燈,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思政教師要做學生青春歲月中最鮮活、最燦爛、最具生命力的一朵花。這部影片讓我更加堅定了從教的決心,希望未來能成為一位能夠真正走進學生内心的思政教師。
博士研究生方錦波:通過觀影,讓我更加堅定了成為一名優秀思政課教師的決心,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思政課教師隻有做到“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受其教”。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校思政課建設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講好新時代故事。
博士研究生王禹:從“孫猴子”到“孫行者”,這是孫恒老師的蛻變,是高懷德老師的教育成果,也是其他無數思政課老師對自身和對教育成果的期待。當時代發生變化,思政課教師面臨着許多新的難題,走進學生的世界幫其找到真正的人生價值,就是實現思政課教師的價值,作為馬院學子,這部電影對我們今後的成長工作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碩士研究生石雯軒: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溫度,也更加激發了我對于教育事業的向往和追求。作為馬院學生,如何将所學應用于實踐中,是我們必須提前認真思考、充分準備的問題。我們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好每一堂思政課,在社會實踐中鍛煉真本領,切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争取在今後成長為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内心世界、幫助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好老師,成為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碩士研究生俞靜蕾:韓愈在《師說》中曾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講述了老師的責任。觀影後,我更深刻體會到“老師”這個詞的分量。古有先賢孔子因材施教,後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顆糖”巧妙教育學生。這都說明教育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與方法,教育更應注重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深層次溝通,才能取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如果我能成為一名教師,一定将影片所傳遞的核心價值觀镌刻在内心深處,将這份愛傳遞給更多學生。
碩士研究生王浩宇:《我要當老師》用一部喜劇電影的外殼,在嬉笑打鬧之間卻道出了老師這項工作的困難與光榮。思政課老師堅守教育的初心,用真理的光芒驅散迷茫,用堅定的信念引領我們前行。同樣作為一名目标成為思政課老師的伟德bevictor中文版學生,我必将深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充實自我,以身作則,為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碩士研究生侯駿逸:影片中,一個關鍵詞貫穿始終,那便是“傳承”。青年教師孫恒的成長軌迹,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便是他恩師高懷德的諄諄教導。正是高老師用一生的知識、智慧和熱愛,在孫恒心靈深處播下了理想的種子。孫恒對高老師的感激之情,彙聚成他後來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的動力源泉。這份來自新老教師的傳承,讓我感受到一代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和熱愛。它将激勵着我不斷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碩士研究生王宇晴:《我要當老師》講述了兩位思政課老師薪火相傳、矢志不渝投身教育事業的故事。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孫老師在工作中逐漸明白教育不僅是書本知識的傳承,更是心靈之間的共鳴。“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未來我們也會走上講台,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到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以真理教書,用真情育人。
多年來,南航馬院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貫徹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多方面布局“大思政課”建設,不斷提高思政課教育成效。未來,學院将不斷夯實思政課第一課堂作用,持續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積極拓展“大思政課”建設格局,努力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師資”,紮實提升育人成效,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圖片:王慧穎、凡晟,文字:王睿甯, 編輯:俞靜蕾)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