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光明日報:“愛”上綠色消費,我們怎麼做

時間:2023-07-29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433

729日,《光明日報》第9版“生态文明”刊發了我院趙玲教授的理論文章《“愛”上綠色消費,我們怎麼做》,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浙江湖州的青年志願者騎自行車進行低碳日主題宣傳,倡導綠色出行。新華社發


上海市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協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新華社發


浙江嘉興的小學生在展示自己創作的環保袋宣傳畫。新華社發


【生态聚焦】


綠色消費作為消費新時尚,吸引和感染着越來越多的人。踐行“光盤行動”、購買節能家電、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參與垃圾分類等綠色消費行為,日益成為人們的主動選擇和生活常态。然而,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标相比,我國綠色消費現狀還存在不少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綠色消費理念有待進一步深入人心,過度消費、奢侈浪費、野味消費等危害生态環境的行為仍在一定範圍内存在,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對綠色消費的矛盾心理。


在消費領域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持續加大、消費端的環境治理問題日益緊迫的形勢下,若要在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進消費結構的綠色轉型升級,就必須解決制約綠色消費的深層問題,讓人們确立起對綠色消費的積極态度,使綠色消費變成人們的自覺行動。


提高綠色供給質量


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願取決于産品的供給端,以及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辯證關系。


充足而高品質的綠色低碳産品是綠色消費的物質前提。那些具有品牌特色且對生态環境友好的産品,對綠色購買行為具有正向激勵作用,更容易轉化為消費者真實自願的消費行為;相反,那些具有較差品質且對生态環境不友好的産品,則難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睐,導緻供需矛盾。當企業在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激勵措施的推動下,不斷重視綠色低碳産品的研發和生産,就會在客觀上帶動順應消費升級需要、符合生态環境友好的綠色消費市場,形成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技術先進的綠色供給态勢,從而極大滿足和更好引導消費者的綠色需求,促使其對綠色低碳産品“情”有獨鐘。


當然,由于綠色低碳産品的生産和流通要考慮技術、工藝、材料等環節的環境成本,因此價格往往偏高。受收入水平影響,消費者有可能對綠色低碳産品興趣不高,或感到消費心有餘而購買力不足。對于這一現實矛盾,除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這一必要條件外,還應引導企業積極研發先進的綠色低碳技術,并通過綠色低碳技術、數字技術的大力推廣和轉化應用不斷降低綠色低碳産品的價格,使其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也是促使消費者選擇綠色消費的硬道理。


健全綠色保障制度


對綠色低碳産品的信任是消費者敢于消費的心理基礎:信任度越高,購買綠色産品的行為就越主動;一旦對環保認證等綠色信息充滿了不信任,就很難将綠色消費付諸行動。


如果企業遵守法律法規和商業倫理,不以短期利益炒作所謂的“綠色”概念,不借綠色之“名”行售賣非綠色商品之“實”,也不濫用環保标簽,将劣質産品以次充好侵害消費者的權益,更不會無視對資源、環境的不利影響而繼續生産、銷售産品,那麼消費者自然就敢于購買帶有環境标志産品認證、品質好信譽佳的綠色低碳産品了。


同樣,當國家通過建立健全綠色生産和綠色消費的法律規章制度,完善生态保護與綠色消費的約束機制,為全社會的綠色消費創造良好制度環境時;當市場建立起統一的綠色産品标準、認證、标識體系,擁有完善的綠色産品市場準入和追溯制度時;當消費者知曉與綠色消費相關的法律制度,了解法律賦予的權利與義務時,他自然就有了選擇綠色低碳産品的依據,有了購買綠色低碳産品的勇氣,從而增強了綠色消費的自覺性和合法性。


開展綠色消費教育


部分消費者之所以對綠色消費表現出複雜的心态,主要原因是他們對生态環保和綠色消費的認知不足,不知道怎麼做才算綠色消費。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将綠色消費等同于消費“自然”,認為吃天然食物、穿天然衣料等消費“純天然”對象的行為就是綠色消費;一些人認為綠色消費就是購買有機綠色産品,并沒有把綠色消費當成一個全過程來考量;還有一些人對生态環境的系統性和環境影響的隐蔽性缺乏了解,無法将環境後果與個人的消費聯系起來……這些或片面或錯誤的認知表明在我國開展綠色教育的必要性。為此,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方面應當形成協同合作關系,綜合運用各種媒介、平台和場合,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普及生态環保知識,傳授和推廣綠色消費經驗,創新綠色消費教育、引導方式,幫助人們掌握認識、選擇、使用和處置綠色産品的能力,進而把綠色認知轉化為積極的環保行動,把生活中的節能小常識彙聚為呵護自然、保護生态環境的大智慧,自覺參與到抵制環境污染與高能耗、高排放的行為中。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綠色生活方式實際上是消費觀的一場深刻變革,它為日常生活奠定了綠色的基調,也為美好生活植入了最牢固的底色。要想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始終保持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消費品格,并非易事。它需要消費者真心接受綠色生活方式并笃行不怠。


這份“真心”,源于對自然的尊重與敬畏。唯有尊重,才會對大自然充滿感激之情;唯有敬畏,才會憂患于自身消費給生态環境帶來的壓力,從而堅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抵制浪費型和污染型的生活消費。


這份“真心”,體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情。通過珍惜、節約、善待每一種自然資源、每一件勞動産品,不僅表達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也凝聚成保護生态環境、惠澤子孫後代的仁義之舉。


這份“真心”,落實為節儉和克制的消費行動。需要指出的是,節儉與克制并非不要消費或無欲望地生活,而是明确了每個消費主體的生态責任,即每個人都應該“從我做起”,養成低碳、環保、取之有度的消費習慣,做綠色消費的踐行者、推動者和捍衛者,為推動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識卡片


綠色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在理念上,它強調消費活動全過程的綠色化和可持續化;在對象上,它倡導選購資源消耗少、可重複利用且對環境傷害最小的産品和服務;在性質上,它注重節約資源,是适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态承載力的新型消費方式;在目标上,它鼓勵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意義深遠。


原文鍊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3-07/29/nw.D110000gmrb_20230729_1-09.htm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