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中國社會科學網: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在南京舉行

時間:2022-11-19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486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吳楠 通訊員 張星 王曉慶)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全過程人民民主涵蓋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全鍊條,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1023日,“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餘位學者圍繞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内涵、理論實質、本質特點與中國實踐,以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優勢、理論意蘊、現實境遇與邏輯特性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讨。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何懷遠,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伟德bevictor中文版基地執行主任王岩,南京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曹勁松,《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顧金春,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鄧伯軍,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王智分别擔任主持。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現場(南航宣傳部 孟翔/攝)


從理論上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


東西方不同民主觀的對立實質是世界觀、曆史觀和價值觀在哲學上的根本對立。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侯惠勤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為主體的唯物史觀為基礎,優越于以個人本體論為基礎、以私有制為前提的西方民主觀。基于此,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性體現為民主的過程性、全面性和曆時性。他強調,理論工作者要以唯物史觀展開研究,必須抓住“人民主體怎麼形成統一意志、怎麼決定曆史方向以及怎麼表現為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這個要害,推進理論和學術創新。


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視角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就要切實領悟民主的話語真谛和存在場域,清晰把握民主的中國内涵。王岩提出,就全過程人民民主而言,民主既是政體的存在标識,也是國體的本質特點;既是政治權力的體現方式,也是公民權利的實現路徑;既是西方民主傳統的批判揚棄,也是中國傳統治國之道的升華弘揚,更是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中國化體現。


“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民主過程的程序性、領域的全面性、環境的直接性,體現了曆史唯物主義的人民立場。”南京審計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黨總支書記趙歡春提出,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領導者,黨要做到在體制層面統合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制度層面通過法治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組織層面通過黨建引領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民意層面要通過輿論引導全過程人民民主。


南京财經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梅景輝從唯物史觀視域探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意蘊。他認為,從唯物史觀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曆史合力論、群衆史觀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理論的遵循。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權利、權力和權威的統一,體現了民權、民生、民心的統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朱繼東談到,《論十大關系》蘊含着毛澤東同志豐富的中國式現代化思想,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理論淵源。我們要繼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要在繼承前人的理論基礎上推進理論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思想不斷取得新進展。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姜迎春表示,不能将民主簡單化、抽象化理解為西方憲政民主單一模式。西方學者也認為民主的内涵是多變的,将西方民主視為人類民主的終結,主張隻存在一種民主是落後時代的。而且西方選舉民主奉行多數人決定少數人本身具有反民主性質,内部也難以實現積極民主與壟斷資本的共存。


談到新時代人民民主價值意蘊及實現邏輯,鹽城師範學院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高汝偉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正當性和優越性。協商民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環節,民主制度建立與完善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黨的領導則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


在百年實踐中,中國共産黨有很多理論概括,學者們應沿着這個方向,不斷推進理論和學術闡釋的創新。《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常務副主編曹泳鑫提出,學者們開展相關研究應關注從“全過程民主”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變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人民”與國際通用的“人民”之間的區别。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線上會議現場(本網記者吳楠/截圖)


在實踐中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始終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為紮實,基層民主活力增強,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


實踐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杭育新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全鍊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馮顔利分析到,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民主,能夠激發人民民主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全過程人民民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新發展。”中山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鐘明華表示,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價值層面深化和豐富了對社會主義民主内涵的理解。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善的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而且通過不斷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使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需要注意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應然與實然的統一,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仍有待于進一步将其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序”被寫入新修改的《中國共産黨章程》。這進一步明确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并要求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全過程、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中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始終。


作為社會治理最活躍地帶和社會矛盾的前線,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真實、最生動的體現。南京市栖霞區仙林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為機制,以信息化為手段,社會化為支撐,群衆化為基礎,法治化為保障,精細化為目标,形成了“網格連心、服務為先、多元聯動、協同發展”的社會治理模式。浙江省清泉村不斷加強村務管理規範意識,重大村務決策全部實行“兩委提議、黨員受議、村民代表表決”的三議制度,提高為人民服務的實效,推進民主管理。南京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胡大平認為,考察基層治理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頂層設計,有助于理解将全過程人民民主頂層設計轉換成各種有特色的民主治理,從而為進一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更加豐富生動的經驗。


東南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袁久紅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遵循選舉共識但不唯選是從,打破了把“一人一票”“政黨競争”等作為民主的唯一标準的西方範式;凸顯人民的全過程參與,是對實現人民最廣泛民主的卓有成效的建設性、創造性探索。


蘇州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田芝健追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産生的曆程,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要處理好民主過程和過程民主的關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充分彰顯民主集中制的優勢。江南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劉煥明探究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曆史演進、理論内涵和和現實意蘊,提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強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證、完善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創新人民民主的技術和發揮黨内民主的示範推動作用。


“全過程人民民主需要一個雄厚的文化基礎,才能真正成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河海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戴銳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文化過程,既存在于現實文化環境中,也需要有一個更有利于民主的文化環境。全過程人民民主文化基礎的基本構成包含基礎工程的知識技術教育、以政黨價值觀為核心的政黨文化與政治文化和作為民主過程的社會生态文化,其運行的着力點在于開展知識技術教育、文化社會生态的調研理解與應對,構建人民主體性的民主文化。


中國礦業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亓光解釋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何以實現”。亓光表示,要在理念維度強調人民是權力運行的真實主體,在制度維度強調在制度設計、建構、運行等諸多環節凸顯以人民為中心的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相互支撐的原則,在治理維度強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周期運行。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現場(南航宣傳部 孟翔/攝)


多視角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内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這一特色是中國共産黨作為唯一長期執政的黨,真正代表人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開辟了政黨政治的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态,表現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三者統一有助于解決黨和人民、黨和法以及人民和法的關系,而其徹底解決的現實着力點就在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由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炳權說。


這一特色表現在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14億多人口的中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世界的面貌會發生徹底性的改變。“現代化是一個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國共産黨依據中國國情對中國式現代化做出規劃: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建成現代化強國,使遠大理想現實化、宏大理論具體化,為整個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穩定預期。”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秦剛說,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制度優勢體現在用階段性目标反映現代化的過程性;把維護整體利益置于首位,實現現代化進程的長期穩定;用改革開放來激發社會活力,推動制度創新;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叙事,能夠對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有利于彰顯中國經驗、中國智慧的世界意義以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有利于完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叙事。”華南師範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陳金龍補充道。


“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意味着我們超越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兩極分化、以犧牲自然為代價,擴張掠奪殖民的現代化,開辟了一條嶄新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山東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張士海說,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發展差距問題,正确認識和處理公平與效率、共同富裕與貧富差距的關系問題和黨群關系,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在正确處理兩者關系的張力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現實語境下提出的。”武漢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袁銀傳認為,要解決當前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不能照搬西方市場經濟理論、憲政民主理論,而隻能依據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


鄭州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劉呂紅站在“以中國為中心”的視角審視了中國式現代化。她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它區别于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東華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王治東認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産黨領導和現代化的同構性,體現了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性,體現了人民作為現代化的期待者、建設者和享有者的統一性。南京師範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王剛回顧了近代以來現代化艱難探索的曆史演進,認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題,改革開放則是其發展推進的動力,要貫徹中國式現代化的“九個本質要求”。揚州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胡立法探讨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經濟特征。胡立法表示,中國經濟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對經濟工作全面領導的、從追趕型到趕超型的、時空平衡發展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互利共赢的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基于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層次的提高、現代化建設的綠色遵循和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理念而作出的一種生态選擇。伟德bevictor中文版副院長何畏提出,從利害關系上看,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因此,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樹立生态環境是最公平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價值觀;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共謀全球生态建設之路,實現美麗中國與美麗世界的統一。南京林業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孫建華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要變革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注重自身環境保護的效率與成效,主動地參與和推進全球生态環境保護與修複;要促進知識創新與技術革新,統籌人與生态環境以及生态環境與各要素之間的共生關系,加快交叉學科的融合,推進系統性、綜合性、協調性的生态環境保護與修複技術方面的落地。


南京農業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付堅強從理論、現實、價值及對世界貢獻四重維度展開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探讨。就世界貢獻而言,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國情,以改革為動力,加快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打破了後發性國家對西方現代化模式崇拜和依賴,為其步入現代化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創造人類文明的新發展形态,引領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方向。


最後,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航基地副主任、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趙玲在總結發言中提出,與會學者觀照中國問題,注重“兩個結合”,用清醒的學術頭腦、嚴肅的學術立場、科學的學術态度和寬廣的學術胸懷解釋了當代中國的重大政治問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出了獨到而富有新意和深意的觀點,表現出了學者的責任和使命,呈現出用學術講政治的鮮明特點,對于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具有啟迪作用。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學術研讨會合影(南航宣傳部 孟翔/攝)


       會議由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政治文化與當代中國政治發展專業委員會主辦,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伟德bevictor中文版基地、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伟德bevictor中文版基地、伟德bevictor中文版承辦。


       原文鍊接:http://www.cssn.cn/zx/bwyc/202211/t20221104_5559101.shtml


友情鍊接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