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新華日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 ——深入學習領會“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②

發布時間:2022-06-07作者: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責任編輯:供圖:審核:浏覽次數:571

6月7日,《新華日報》第9版“思想周刊”欄目刊登了我院王智教授的理論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我國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 ——深入學習領會“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② 》,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我國發展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這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中具有支撐性、保障性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古人之言:凡将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他強調,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争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争。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制度具有無可辯駁的顯著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于自信傳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推進事業發展進階的事實體現。中國共産黨人始終抱有并傳遞堅定的制度自信。早在1962年,毛澤東同志曾澄明願景、立下預言:要超過世界最強大的美國,盡多一百多年,也就可以了。”“資本主義需要三百多年才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水平,我們肯定在幾十年内,至多在一百多年内,就可以趕上和超過它。這是整整一個甲子前,毛澤東同志擘畫的百年奮鬥目标。那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正處于起步不久、艱辛探索之際,内在的經驗不足、外界的封鎖包圍和自然界的災害頻發,征途中我們黨屢次曆經挫折。盡管困難重重,毛澤東同志卻能夠描繪出如此豪邁瑰麗、令人向往的宏偉藍圖,其原因就在于制度自信:因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勝于資本主義制度,我們的無産階級政黨——共産黨的領導優勝于資産階級政黨的領導。

這種對于制度優勢的自信,從黨的領導人引領全黨,從全黨再傳遞到最廣大人民,經年不絕、日甚一日。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制度優勢透過一系列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透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日益凸顯。制度自信也日益凸顯。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明确指出,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此幾年間,他多次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特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我國憲法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原則和規則,确定的一系列大政方針,具有顯著優勢、堅實基礎、強大生命力。”2019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勢複雜,越是任務艱巨,越要發揮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制度建設成就和經驗,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201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指出,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内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全黨全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呼之欲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2月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同年6月來到甯夏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在2021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正确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一再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今年3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聯組會,第一次系統提出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方面的戰略性有利條件,強調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國政治制度和治理體系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脫貧攻堅戰等實踐中進一步彰顯顯著優越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于自主生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中國自古以來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進入近代以後,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機。中國經曆從中西之辯睜眼看世界,從師夷長技中體西用,從器物改造到制度變革的求索之路。從國家制度的探索而言,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都以失敗而告終。

探索新制度的任務曆史性地落在中國共産黨身上。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百年社會革命,經曆了制度探索的四步走:先是在根據地探索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再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憲法等,确立了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建立了國家政權組織體系;又通過社會主義改造,确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革開放以來,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即如一棵參天大樹,從一粒種子經百年澆灌而自主長成,而不是從異域直接挖斷根須強制移栽。若是大樹強制進行異域移栽,成活不易;若是種子自主植根土壤沐澤雨露,生命無限。本土、長期生長出來的參天大樹,正是表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建設新中國70多年創造兩大奇迹,一是經濟快速發展奇迹,二是社會長期穩定奇迹。又正是因為新中國自主生長的兩大奇迹,和同樣起步落後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過去幾十年形成對照,和西方發達國家的過去幾百年形成對照,和蘇聯式社會主義興衰跌宕的曆史進程形成對照,和舊中國百年疊代政治派别的沉淪跋涉形成對照,反過來又雄辯證明、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于自為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單一、個别的存在,而是以體系建構來發揮顯著優勢。

1980年,鄧小平同志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們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經濟體制,實現達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發展目标。再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對制度建設提出明确要求。

黨的十八大強調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并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确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實現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各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的十九大明确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分别就修改憲法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上邁出了新的重大步伐。

       到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承接将近三十年前鄧小平同志的設想,承接三十年間關于制度建構的持續進展,曆史性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曆史性地概括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和十三個方面的重點任務,曆史性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制度明确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也就是曆史性地用權威決議确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為體系。


原文鍊接:http://xh.xhby.net/pc/layout/202206/07/node_9.html


友情鍊接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甯區将軍大道29号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