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黨的文獻:在不斷發現、分析、解決矛盾中推動黨的事業發展

時間:2021-11-24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321

       2021年第四期《黨的文獻》刊登了我院副院長、教授何畏的理論文章《在不斷發現、分析、解決矛盾中推動黨的事業發展》,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内在動力。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曆史主體發現、分析和解決社會矛盾的過程。中國共産黨在百年奮鬥曆程中,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發現、分析和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一、敏于發現矛盾,為确定不同時期的曆史任務提供客觀依據


      毛澤東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這一法則“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于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并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辦法”。


人類實踐的目的就是要認識和解決所面對的各種矛盾。矛盾就是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矛盾有顯性矛盾,也有潛在矛盾,發現矛盾需要深邃眼光;矛盾是一定條件下的存在,随着事物的發展,原有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産生,預見矛盾變化和新的矛盾的産生需要有敏銳判斷力。能否自覺地、如實地、有預見性地發現矛盾、正視矛盾,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們實踐水平的高低。中國共産黨人敏于發現不同曆史時期所面臨和必須解決、應當解決的矛盾,并以此為基礎确定黨在不同時期的曆史任務。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種矛盾十分複雜。中國共産黨人客觀分析了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衆的矛盾這一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中國社會各階級之間和各階級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之間的具體的複雜的矛盾關系,認識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無産階級領導之下進行人民大衆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農民是無産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認識到,社會主義社會存在敵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并把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到國家政治生活主題的高度,強調:“革命時期的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衆階級鬥争基本結束”,“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産力變為在新的生産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産力”。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分析了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緊緊抓住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策,對阻礙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生産關系、上層建築中的具體内容和環節進行了深層次、多方位的改革。


總之,敏于發現矛盾,為正确确定黨在不同時期的曆史任務提供了客觀根據。


                                        二、善于分析矛盾,為制定正确的方針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發現矛盾後,還要善于科學認識和分析矛盾,隻有這樣才能為解決矛盾和制定正确的方針政策提供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沒有為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中國共産黨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具體研究和科學分析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矛盾,以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指導,科學有效地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


 一是分析矛盾的結構關系,區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為确定黨的工作重點和優先方向提供理論依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面臨的矛盾都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這些矛盾形成了一個縱橫交織、錯綜複雜的矛盾網絡。在這個網絡中,起主導作用、支配着其他矛盾存在和發展的是主要矛盾。在矛盾的兩方面中,起主導作用、支配着另一矛盾方面的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扭住了工作的“牛鼻子”,就能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比如,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黨就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國内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與此相适應,當時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再如,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由此,黨的工作的着力點,随之轉為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二是分析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及其關系,避免思想絕對化和僵化,為制定處理不同矛盾的策略和舉措提供理論依據。鬥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根本屬性,科學分析具體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及其關系,是正确處理矛盾的前提。認清矛盾的鬥争性,把握矛盾對立面之間的差異和分歧,我們才能知道底線在哪裡,如何守住底線;認識矛盾的同一性,找到對立雙方相互依賴的方面和交彙點,我們才不會把對立和鬥争絕對化;透徹分析矛盾的鬥争性與同性的關系,才能判斷鬥争與合作的可能性及其内容和方式,評價利弊得失,确定調控矛盾或解決矛盾的策略和舉措。一般說來,鬥争性占主導地位的矛盾為對抗性矛盾,同一性占主導地位的矛盾為非對抗性矛盾。不同性質的矛盾必須采取不同的政策。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及其兩個方面之間的關系都是特定條件的結果,條件變了,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及其關系也會發生變化。人們的實踐,就是通過創造條件促使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及其關系向着實踐所需要的方向轉化。


 例如,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科學分析了世界範圍内的東西矛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矛盾、南北矛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認為盡管這兩對矛盾的鬥争性占主導地位,但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渴求發展,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因而,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通過開放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完全是可能的。這就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供了理論根據。


 自覺認識和把握矛盾對立面之間的鬥争性和同一性,有利于避免思想的絕對化;深刻把握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的條件性,并随着條件的變化,把握變化了的矛盾的鬥争性和同一性,有利于我們的方針政策與變化的現實要求相适應,防止思想和做法上的守舊僵化。


三、勇于解決矛盾,走出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道路



 解決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根本實現形式。發現矛盾、分析矛盾,最終是為了解決矛盾。中國共産黨人正是在解決革命、建設、改革中層出不窮、複雜交織的矛盾和問題中,将黨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基于對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科學分析,經過艱苦實踐和探索,明确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提出了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的戰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這條道路的指引下,黨領導中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産黨基于對這一時期複雜矛盾的科學認識,特别是對于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在迅速醫治戰争創傷、恢複國民經濟的基礎上,不失時機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領導人民開展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走出了一條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确立後,我們黨以蘇為鑒,自主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不僅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物質基礎,而且積累了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生産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經濟上,黨基于對計劃與市場、公有制與非公有制、按勞分配與按生産要素分配等關系的科學認識,在世界經濟和政治發展史上,創造性地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确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将按勞分配與按生産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構建起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中國共産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加強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等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敢于鬥争,善于鬥争,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明确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總之,中國共産黨人在百年奮鬥曆程中,運用唯物辯證法,深刻把握矛盾運動規律,敏于發現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勇于解決矛盾,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僅在理論上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且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前進。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