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新華日報: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之源

時間:2021-10-13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220


       10月12日出版的《新華日報》在第15版“新論”欄目刊登了我院趙玲教授的理論文章《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之源》,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高度概括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内涵,明确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本質屬性和政治定位。這對于破解中國共産黨依然“風華茂”的精神密碼,把握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的内在邏輯,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産黨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偉大建黨精神是偉大建黨實踐的精神凝結


       偉大建黨精神孕育于偉大建黨實踐。自鴉片戰争以後,曾經創造5000多年璀璨文明的中華民族陷入到深重的災難之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甯主義,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先進分子從中看到了希望,并堅定地認為隻有馬克思主義能夠改變中國的命運,開始用先進理論指引中華民族複興大業的偉大實踐。1921年7月,黨的一大在上海召開,标志着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成為中國曆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此後的二大又進一步明确了黨的革命綱領,通過了第一部黨章,促成了中國共産黨創建工作的順利完成,在實踐上推動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确立。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科學闡釋。作為引領中國救亡運動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組織,中國共産黨為何能夠跳出其他各種救國方案都以失敗而告終的窠臼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産黨是用先進革命理論武裝起來的先進政黨,從一開始就矢志不渝地把馬克思列甯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馬克思列甯主義注入自己的血脈之中。黨的先驅者和創建者們從研究、鑒别、比較各種錯誤思潮中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從觀測和感受中國勞苦大衆的生活境遇中切身領悟到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從指導工人階級的運動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而以無比的勇氣宣告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及其指導中國革命的必然性。無論是“真理的味道有點甜”的感知,還是為了“主義真”而甯被砍頭的氣概,乃至李大钊對“赤旗的世界”的熱切呼喚,對馬克思主義的笃信既是中國共産黨創建的精神密碼,又是偉大建黨精神熠熠生輝的理論之源。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深刻體現。為什麼一個建黨之初隻有50多名黨員的小黨,能夠發展為今天擁有9500多萬黨員、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産黨始終秉持的初心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中國共産黨的立黨之基在人民,一開始就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極力反對将人民視作“群氓”“沙礫”甚至于“無知者”角色的作法,并以啟發民智、激發民力、促進民富等目标為己任。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明确的奮鬥目标,肩負起中國近代以來其他政黨及政治力量無法擔負的曆史任務。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作為中國共産黨的重要精神标識,深深地镌刻于偉大建黨精神之中,科學地回答了中國共産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原點性問題以及“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的重大問題。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生動寫照。在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産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命力昭示了作為新生政治力量的強大能量,以膽識與魄力、以剛毅的精神與不懈的鬥争描繪了一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再至強起來的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由于這個年輕的政黨出生于“前所未有的劫難”而并非盛世,“犧牲”與“奮鬥”天然地嵌入她的革命肌體,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頑強意志就成為其内在的精神線索。這不僅表現為建黨先驅們主動放棄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投身于中國革命的自覺選擇,也表現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遭受各種敵對勢力阻擾的時候,中國共産黨人以滿腔熱血和堅定信仰,以艱苦卓絕的意志力,以石破天驚的勇氣,為中國共産黨在曆次的腥風血雨、槍林彈雨中始終能夠絕處逢生、逆境求存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财富。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理性表達。忠誠,作為共産黨人與生俱來的革命品格,激發無數共産黨人視死如歸的英難氣概,李大钊、陳延年等革命先驅者們用鋼鐵一般的意志表現出共産黨員的堅強,用寶貴的生命兌現了永不叛黨的政治承諾,彰顯了共産黨人的骨氣。忠誠,作為共産黨人的政治本色,激勵着一代代共産黨人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也激勵着他們心系人民、不負人民的革命精神,形成凝聚了實現中華民族複興偉業的磅礴力量。


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譜系之源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偉大建黨實踐的精神凝結,不僅對黨的建設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指南和精神動力,而且還作為母體和源頭影響和滋養了中國共産黨的精神譜系的其他形态。比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這些精神,或因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奮鬥任務,形成了風格各異、特征鮮明的精神類型,由此構築了中國共産黨人百年奮鬥史中豐富多彩、動人心魄的精神譜系。當然,這些精神并非毫不相關、各自規定的存在,也非可以相互替代、厚此薄彼的存在,而是呈現為一個具有内在邏輯關系的體系。若從發生學的意義上來看,偉大建黨精神無疑是開啟理解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之門的鑰匙。

       偉大建黨精神奠定了黨的精神基調和政治使命。“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源頭,在根源上決定了“流”的本質。其他精神或許會因産生時代、環境等條件的不同而成為它應有的樣态,但其始終流淌着偉大建黨精神的革命基因。建黨先驅們用鮮血和汗水澆灌的精神花朵或留傳下來的精神瑰寶,會作為一種資源和榜樣推動無數後繼者們采撷或汲取。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可以囊括衆多表現黨的精神譜系的價值理念,同時,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産黨的精神之源和世界觀,也滋養和輻射到其他精神,并最終可以歸結到一點:中國共産黨的初心使命。這是中國共産黨始終保持先進性、人民性、革命性,确保永不變質、永不變色的深層根源。

      偉大建黨精神錘煉了黨的精神風骨和政治品格。“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鬥争、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保持着這種風骨,他們勇于披荊斬棘、砥砺前行,勇于自我犧牲、不懼風險,勇于攻堅克難、堅忍不拔,用铮铮鐵骨、血肉之軀矗立起了一座座鋼鐵長城,譜寫了一部部可歌可泣、浩氣長存的壯麗詩篇。在大浪淘沙、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偉大建黨精神鍛造了中國共産黨人敢于鬥争、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即使身處逆境也臨危不懼,即使面對強敵也毫不畏懼,即使遭受危機也保持定力,随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以排除革命征程上的一個個障礙,最終赢得勝利、赢得未來。

      偉大建黨精神确立了黨的精神特質和政治本色。偉大建黨精神緣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密切結合的偉大實踐,從一開始就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精神特質和政治本色。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偉大建黨精神從源頭上确立了中國共産黨必須高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旗幟的政治使命,主張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指導中國社會實踐,科學诠釋“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偉大建黨精神确立了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的價值遵循,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偉大建黨精神還揭示并規定了共産黨員對黨忠誠的鮮明品質,明确了這是共産黨人的首要義務。唯有忠誠,隻有真愛、真信,才會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才會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使命中創造奇迹、鑄就輝煌。


(作者:趙玲    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