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光明日報:正确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标

時間:2021-09-08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213

    9月7日,《光明日報》第6版刊登我校王岩教授的文章《正确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标》,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認真學習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我們要在新發展階段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正确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紮實邁進。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幼”;從《禮記·禮運》所描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到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勾勒的“世外桃源”,都反映出中國人對社會和諧富裕的向往。但基于當時的生産力條件和社會發展水平,這些美好願景不可能實現。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宏偉的理想,是擁有資本的人将其用于創造更多财富,由此為每個人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收入。不僅富人得到好處,他們的财富也産生‘涓流效應’,使每個人的收入都會水漲船高”。但現實卻事與願違,無産階級貧困化、貧富分化充塞整個社會。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的,“在一極是财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産品作為資本來生産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積累”。恩格斯也指出,“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将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在未來社會“生産将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可見,共同富裕既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期待和追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資本主義批判基礎上構想的未來理想社會的重要特征。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我國社會制度是推動國家走向“更富更強”的制度,而且“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反複強調實現共同富裕的原則要求,告誡全黨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曆史使命和對人民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的建議》的說明中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衆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将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始終念茲在茲,使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看得到、摸得着”的目标,激勵我們更加積極有為地為之奮鬥。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開創了人類文明新模式,這不僅是傳統意義上強國的現代化,更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一般來說,富裕是各國現代化共同的目标追求,但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理論和實踐均已證明,廣大人民群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改革是通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改革,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中國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性質,深化了人類現代化的内涵,豐富了人類文明新形态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态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作為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存在樣态,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為此,我們首先要明确當代中國的曆史方位。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啟了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的新征程。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盡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同時面臨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闆、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的實際情況。這些都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實現共同富裕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既是要在14億多人口規模上實現現代化,更是要推進14億多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以共同富裕為重要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體現在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和城鄉、地域、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實現物質生活的富裕,而且體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生活。為此,經濟建設上,實現創新驅動的内涵型增長,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與此同時,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産業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政治和社會建設上,充分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着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治理效能;文化建設上,堅持“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增強文化自信;生态建設上,處理好生态效益與經濟效益、生态權益與生态責任之間的辯證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針對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十三五”時期,國家累計減稅降費超7.6萬億元;從2012至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中,教育支出從2.12萬億元增長到3.82萬億元,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從2268.35億元增長到4179.8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從1.26萬億元增長到3.44萬億元,衛生健康支出從8058億元增長到18659億元,人民群衆生活顯著改善。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正在向共同富裕的美好願景邁出堅實步伐。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發展規劃,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所有這些,都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描繪了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凸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深化了人類現代化進程的豐富内涵。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共同富裕

      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要分階段促進共同富裕”。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共同富裕要義,也為實現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在現代化進程中鼓勵勤勞創新緻富。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的是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廣大人民群衆既是社會财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财富的享有者。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主人翁意識,發揮人民群衆的創業精神、創新意志和創優品格,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中實現共富;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提倡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創新性勞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付出、人人擔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勞動光榮、勞動幸福的氛圍,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衆的主人翁意識,真正形成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在共建共享中實現共富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優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同時,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優勢,使基本經濟制度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在經濟發展和财力可持續的基礎上,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讓廣大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注重以創新驅動促産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完善要素市場,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産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湧流。

      完善分配格局,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我們不但要持續做大蛋糕,而且要做好、做優蛋糕,也要分好蛋糕,構建起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堅持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同時,健全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深化制度改革,加強再分配的調節性職能,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功能和政策力量的作用下,鼓勵一些高收入群體通過個人自願捐贈而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橄榄型分配結構,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充分認識共同富裕實現過程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城鄉、區域、行業、人與自然等諸多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帶來的不确定、不穩定因素,也給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帶來了挑戰。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善于順勢而為,開順風船;又勇于逆勢而上,開頂風船,統籌兼顧利害關系,妥善處理需要和可能。既要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又要明确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不是“同步富裕”,更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在努力構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的基礎上,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循序漸進、分階段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王岩,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伟德bevictor中文版基地主任)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