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南京日報:從雨花英烈光輝事迹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

時間:2021-08-14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1032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凝練概括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鬥中構建起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 

  雨花英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雨花台以及南京周邊犧牲的共産黨人和革命志士的烈士群體,他們用熱血和生命,書寫了黨的曆史長卷中極其英勇悲壯的篇章,鑄就了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中一座不朽豐碑。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迹展示了中國共産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要用好用活這些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雨花英烈是忠誠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典範,雨花英烈身上彰顯的以“兩高一大”為内核的雨花英烈精神,昭示着黨的初心和使命,與偉大建黨精神一脈相承。從雨花英烈的光輝事迹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深刻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思想内涵,在新征程上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赓續共産黨人精神血脈。 

  雨花英烈堅持真理、堅守理想

  信仰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對于信仰的不同選擇決定了一個政黨的政治屬性和品格。雨花英烈大多數出生于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他們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救國救民道路,在十月革命勝利的鼓舞下,在各種紛然雜陳的主義和道路的比較鑒别中,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确立了為共産主義而奮鬥的崇高信仰。他們之所以信奉和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産主義的必然趨勢,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科學性、真理性,鮮明的人民立場、謀求全人類解放的道義力量,點燃了他們心頭的信仰之火,奠定了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雨花英烈在極端兇險的環境下投身革命,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酷刑拷打,慷慨赴死,舍生取義,其力量之源就是共産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和共産主義理想的堅守。高文華烈士曾是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參加過二次東征和北伐戰争,1925年光榮入黨。大革命失敗後,他回到家鄉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曾任共青團無錫縣委書記,1928年不幸被捕,被押解到南京。雖然身陷囹圄,高文華仍堅持研習馬克思主義著作,在讀完妹妹悄悄送入牢中的《資本論》後,他興奮地寫信對妹妹說:“(《資本論》)是一部最好的書,百讀不厭,越看越有滋味。”高文華在給家人的書信中寫道:“真理終永恒地存在于宇宙中,現在善惡不能分清,但總有分清之一日。”“我們雖然苦,我們依舊有我們至高無上的精神的愉快。總之,我們是真理的追求者,我們是最公正無私的人,我們是最快活的人呀!”由于獄中的惡劣環境和敵人的殘酷迫害,高文華不幸染上傷寒,犧牲于獄中,年僅23歲。臨終前,枕邊還放着一本《共産黨宣言》。曾經擔任江蘇省委書記的許包野烈士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留德博士,為了心中的理想,毅然投身嚴酷的革命鬥争,被捕入獄後,面對敵人對他施以釘竹簽、灌辣椒水、火烙等重刑甯死不屈。犧牲前,他留下這樣一段話:“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許可以将新中國的誕生提前一個小時;萬千同仁犧牲生命,則理想之國近在咫尺。”恽代英烈士是我黨早期的革命理論家和宣傳戰線領導人,參加領導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面對革命低潮,他鼓勵身邊同志:“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革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經得起挫折。”“我們的理想社會主義、共産主義實現了,那時世界多麼美妙,也許那時年輕人不易領會我們走過的難以想象的崎岖道路,我們吃盡了苦中苦,而我們的後一代則可以享到福中福。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産主義,我們是舍得付出一切代價的。”表達了中國共産黨人捍衛真理、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堅強決心。 

  雨花英烈踐行初心、擔當使命

  初心是最初的本心,使命是肩負的責任。中國共産黨的初心使命産生于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危難之際,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确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雨花英烈正是秉持這樣的初心使命,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洪流中勇立潮頭,以自己的奮鬥犧牲,诠釋了中國共産黨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擔當。恽代英烈士曾在日記中寫道:“國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則唯靠我自己。”羅登賢烈士在雨花台就義時,獄官問他有什麼遺言?這位臨危受命的滿洲省委書記凜然說:“我個人死不足惜,全國人民未解放,責任未了,才是千古遺憾!”曾經擔任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的史硯芬烈士就義前給弟弟妹妹留下絕筆:“我的死,是為着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後,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着我的血迹奮鬥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冷少農烈士長期在黨的隐蔽戰線工作,真實身份是中共中央派駐南京情報中心小組長。他在1931年給自己6歲的兒子留下家書:“我之愛你,是望你将來成為一極平凡而有能力為一般勞苦民衆解決不能解決之各項問題,鏟除社會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蒼兒!社會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進。”一段段滾燙的文字映照着烈士的初心,昭示着共産黨人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崇高情懷。 

  雨花英烈不怕犧牲、英勇鬥争

  雨花英烈不怕犧牲、英勇鬥争,這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最鮮明的特質。“犧牲者”是雨花英烈共同擁有的名字。雨花英烈身處反動勢力、白色恐怖中開展工作,鬥争環境異常艱難、危險。僅就南京黨組織而言,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夜至1934年底,就先後遭遇八次破壞、八次重建,一些黨組織負責人上任不久就被捕犧牲。對于革命者來說,鬥争是他們的生命要素,一個真正的共産黨人,從入黨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他選擇了随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前仆後繼、犧牲奉獻、鬥争到底。石璞烈士1929年7月考入金陵大學,年底就加入共青團,不久轉為中共黨員。面對大革命失敗後的腥風血雨,他毫不畏懼,用17歲的年輕生命譜寫了壯麗的青春之歌。他曾無限感慨地說:“我們對着敵人的槍口加入了共産黨,實現了我們的夙願。”“在南京,不準備殺頭,就不要加入中國共産黨!”曾經擔任江蘇省委首位女組織部部長的黃勵烈士,被捕後仍堅持獄中鬥争,發出“隻要我活着,就一定要為革命而奮鬥,直到最後一秒鐘”的铮铮誓言,就義時年僅28歲。袁咨桐烈士是著名的曉莊十烈士之一,犧牲時僅有16歲,是雨花英烈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在獄中給國民黨軍隊中任團長的二哥回信,信中寫道:“一個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還有什麼顧慮的?有了這種舍己為公的奮鬥的精神,還怕理想事業不能成功?” 

  這一群體以犧牲的特殊形态告訴人們,沒有哪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産黨這樣,為了守護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中國人民能從悲慘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實現偉大曆史轉變,就是雨花英烈為代表的無數共産黨人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結果。 

  雨花英烈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對黨忠誠是共産黨人的基本的政治品質和道德操守,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産黨人對人民絕對忠誠的生動寫照。中國共産黨是以馬克思主義武裝的先進政黨,她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因此,對我們黨而言,忠誠于黨與不負人民相一緻,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雨花英烈對黨忠誠,正是基于對黨的性質、立場和宗旨的價值認同,他們為革命奮不顧身,正是因為人民讓他們找到了犧牲奉獻的價值所在。1930年夏,中共南京市委根據上級指示發動暴動,時任南京市委常委的陳景星烈士提筆給遠在東北的母親寫下一封感人至深的訣别信。信發出兩個月後,他在雨花台英勇就義,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他寫道:“母親,你對我的愛,對我的體貼,那是使我時時不能忘記的……然而慈母愛兒的親熱,我能如何答報呢?……我常想,我若是讀了很多的書,不能為社會上被踐踏的人類謀些幸福,那我怎能對起母親呢,怎能對起母親疼兒一場呢?”薄薄的一封家書,表達了對母親的摯愛和對社會苦難的深切同情,顯示了要為天下勞苦大衆得解放不懈奮鬥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幹部是否有理想信念,關鍵看是否對黨忠誠。領導幹部要忠誠幹淨擔當,忠誠始終是第一位的。”雨花台是共産黨人英勇就義的殉難地,更是共産黨人忠誠信仰的展示台,對黨絕對忠誠是雨花英烈精神的核心所在。鄧中夏烈士是我黨初創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曾經協助李大钊建立北京共産黨早期組織。犧牲前,他給黨組織留下這樣一句話:“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産黨員。”任天石烈士是京劇《沙家浜》中常熟縣委書記的原型,1947年1月,他在中共華中十地委社會部部長任上被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勸降利誘,他不為所動,通過特殊關系給組織上寫信,向組織鄭重彙報:“我不會忘記黨的”“我始終會像信箋一樣潔白”!在另一封信中,他還以隐語向黨明志:“承蒙他們不棄要我做同店号名譽上的經理,但自覺德薄才淺,無法勝任而謝卻,因而說我不識擡舉。”這些都表現了共産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對人民的無比忠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诠釋,确立了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紅色精神之源的曆史地位,構築了黨在不同曆史時期形成的各種精神的基因和内核,雨花英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雨花英烈精神,傳承和發展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實質,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京人民極其寶貴的紅色資源。我們要走近雨花英烈,從雨花英烈的光輝事迹和崇高精神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内涵,自覺做偉大建黨精神的忠誠踐行者,讓偉大建黨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綻放時代光芒。 


       [作者:平旭   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伟德bevictor中文版教授。本文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課題“構建基于紅色文化融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20JDSZX115)階段性成果。]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