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中國社會科學報:千年夢想今始成

時間:2021-08-12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246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邁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小康”的美好夙願,使14億多中國人增強了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具有500多年曆史的社會主義理想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獲得了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使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進程站上了新高點,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迹。

      第一,中國共産黨用科學社會主義把中國千百年來的“小康”美好理想提升到“小康社會”社會理想的新高度。自古以來,“小康”就是中國人民的理想追求。早在《詩經·大雅·民勞》中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記載,意思是人們世代勞作,最終目的就是過上“小康”日子。這表明,“小康”是中國人民對經濟寬裕富足、生活殷實安甯的理想目标。

  中國共産黨人用科學社會主義把中國傳統的“小康”美好理想與“小康社會”的社會理想統一起來,進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把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目标描述為“小康之家”。他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這裡的“小康之家”,不再隻是個人或家庭意義上的美好生活狀态,而是社會理想層面的宏偉目标,即“小康社會”。由此,中國自古以來“小康”的美好理想與當代中國“小康社會”的社會理想第一次實現了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诠釋和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形象表達。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500多年來的社會主義理想帶向21世紀的曆史新征程。社會主義作為與以往一切舊的社會性質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其實踐探索充滿艱辛和曲折。在早期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曾經湧現出一系列空想社會主義的主張。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社會主義制度實踐。在馬克思列甯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後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列車”平穩駛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速路”。

  從1982年到2000年,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實現了從“解決溫飽問題”到“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此期間,黨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的概念,黨的十三大正式将實現小康列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二步目标,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新任務。進入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九大發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員令。由此可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科學社會主義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把500多年來的社會主義理想帶向21世紀的曆史新征程。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錨定了新起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積累了豐富經驗。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既積累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也積累了黨自身建設的經驗,把一個建黨時隻有50多人的黨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始終成為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曆史時期的堅強領導核心。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凝聚了磅礴力量。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衆觀是中國共産黨的首要價值觀。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曆史時期,始終以“趕考”的姿态,謹記“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始終為了人民、造福人民、植根人民。中國共産黨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标”,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及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準。毫無疑問,這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彙聚了無窮力量。

 

 (作者:何畏   伟德bevictor中文版副院長、教授)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