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們的事迹,展示了共産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他殷切希望,“要注意用好用活豐富的黨史資源,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為獻禮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南京日報》攜手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從去年7月至今,開設《風雨百年雨花魂》欄目,講述雨花英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近日專欄已近一年,即将收官。我院王智教授應約撰寫此文。現将全文轉發如下:
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曆經革命、建設、改革,持續進行偉大社會革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偉大社會革命,是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需要進行持續奮鬥,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做出包括生命在内的犧牲。“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
雨花英烈是那個風雨如晦的生死革命曆程中成長出來的,他們既是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也是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更是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雨花英烈精神在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鮮明诠釋中國共産黨“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鬥争、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雨花英烈精神表征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每一個字都是鮮血凝結、生命造就。
雨花英烈的崇高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時代選擇,他們中的先行者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殘暴以及巴黎和會中國持續受到的屈辱,在迷茫掙紮中選擇馬克思主義,确立要在中國實行社會革命的“根本政治目的”,也因此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曆程中确立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雨花英烈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共産黨人清澈見底的無限大愛。他們首要在于對黨忠誠,矢志不渝,他們用一生的信仰培育忠誠、用嚴格的紀律維護忠誠、用堅韌的擔當檢驗忠誠;他們一心為了人民謀取幸福,用短暫的人生曆程诠釋共産黨人的初心使命;他們又都是有情有義的革命者,至情至性面對家人親朋,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超越。
雨花英烈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體現對于理想高于天的共産黨人的終極考驗。犧牲是因為大無畏,大無畏是因為人民。心中有人民,才能去私存公,才能執着信仰,才能不惜生命,才能造就前赴後繼的壯烈。因此,他們才能在利益誘惑面前不動搖,在摧殘迫害下不妥協;才有在武裝鬥争中的勇猛,在地下鬥争中的堅韌,在鐵窗獄中的頑強,在刑場上的壯烈。
雨花台是革命者的斷頭台,恰是不朽精神的光耀地。這些寶貴精神财富跨越時空、曆久彌新,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我們已經無法知曉每一位英烈的姓名,卻一定記得住他們的精神特質,赓續共産黨人的精神血脈。
王智(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教授,雨花台紅色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編輯:李知津)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