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學習強國:第十屆江蘇黨的建設高層論壇大咖雲集,圍繞“百年奮鬥與現代化新征程”,看看他們說了啥

時間:2021-06-02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350

       5月30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紅旗文稿》雜志社、江蘇省委黨校(江蘇行政學院)主辦的“第十屆江蘇黨的建設高層論壇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讨會”在南京舉行。我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智教授在會上做題為“黨的政治路線與探索工業化道路的曆史關聯”的發言。現轉載如下:



       5月30日,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紅旗文稿》雜志社、江蘇省委黨校(江蘇行政學院)主辦的“第十屆江蘇黨的建設高層論壇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讨會”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黨建研究領域、全省黨校系統的150餘名專家學者,聚焦“百年奮鬥與現代化新征程”主題展開深入研讨。部分專家學者作了主題發言。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



中國共産黨百年奮鬥的成功之路及其教育意義


我們黨百年奮鬥的成功曆程,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一是以理想信念凝聚精英。我們黨是靠理想起步的,當時參加第一次代表大會的13位代表都是精英,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創建中國共産黨,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他們堅信曆史車輪滾滾向前,堅信社會規律不可抗拒,堅信人民的事業必勝,這就是理想信念。二是以為民造福赢得百姓。我們黨認識到革命的事業是為了人民的事業,是依靠人民的事業,是革命成功讓人民共享的事業。因此,一開始我們黨就注意赢得大衆,而赢得大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為民造福。三是以實事求是順應時勢。所謂順應時勢就是順應時代潮流、順應客觀規律、順應人心民意。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産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四是以百折不撓走出困境。我們黨能夠順利從曲折走向順利,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失敗走向成功,靠的就是百折不撓。五是以自我革命煥發生機。從整黨整風、懲治腐敗、體制機制改革中可以看到,我們黨是一個不斷自我革命的黨,是一個刀刃向内的黨。


東南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省中特中心主任郭廣銀:



黨引領中國現代化的百年探索及其基本經驗


黨引領中國現代化百年探索的曆史進程,大緻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現代化探索,為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支撐和堅實基礎。第二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後前30年的現代化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第三個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探索與發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第四個階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創新發展,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實踐創新提到了新的高度,開辟了現代化建設的新境界。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就是要堅持六個辯證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辯證統一,堅持物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辯證統一,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不動搖和堅持注重創新的辯證統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辯證統一,堅持對内改革與對外開放的辯證統一,堅持黨的領導與以人民為中心的辯證統一。


國防大學教授、天津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顔曉峰:



從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系中領悟黨的百年曆史


黨的精神譜系是黨的奮鬥曆史的精神結晶,學習黨的精神譜系就是傳承黨的精神财富;黨的精神譜系是黨的百年曆程的經典标志,學習黨的精神譜系就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黨的精神譜系是黨的成功勝利的強大動力,學習黨的精神譜系就是激發再創輝煌鬥志。黨的精神譜系猶如一棵大樹,有它的精神之基。第一是民族之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第二是科學之根——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時代精神和革命精神。第三是階級之根——無産階級政黨的先鋒隊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精神。黨的精神譜系是黨的百年曆史的一條紅線,學習黨的精神譜系就能夠從紅色基因層面深刻領悟中國共産黨人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就能夠從精神結晶之中深深受到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能夠從人格楷模身上直接感觸艱苦奮鬥、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能夠從精神升華效果有效轉化為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曆史偉業的堅實行動。


教育部高等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革命精神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内涵


精神是強大的動力,開啟現代化征程離不開精神的支撐。黨的精神譜系是系統的科學體系。其一,精神譜系貫穿曆史全過程;其二,涵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其三,承載精神的主體豐富多樣。黨的精神譜系具有厚重的根基,一是偉大實踐,二是科學理論,三是優秀傳統文化,四是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精神譜系的核心要義有五個:一是理想信念,這是精神的靈魂。二是“三個熱愛”,每個精神都飽含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三是無私奉獻。四是艱苦奮鬥。五是開拓創新。黨的精神譜系體現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典型性與廣泛性的統一,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曆史性與現實性的有機統一。把握住這些特征,才能更好把握住精神譜系的科學内涵和時代價值。


中央黨校原副教育長柳建輝:



“三個一百年”曆史總結的深厚底蘊和現實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第一句,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這指出了黨誕生的社會和曆史背景,也是曆史和人民的呼喚。第二句,筚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這是指我們不是敲鑼打鼓過來的,不是喝着茅台吃着硬菜過來的,而是艱苦奮鬥、風雨錘煉走過來的,我們這一百年充滿着輝煌,也充滿着磨難;充滿着喜悅,也充滿着淚水。第三句,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這一百年創造了曆史偉業,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但百年恰是風華正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我們還有更漫長的路,還有更艱巨的挑戰,還有更大的風險和困難,所以我們要力争在這樣的基礎上煥發青春,繼續向前推進。

南京藝術學院原黨委書記管向群:



現代化觀與中國共産黨的開創性貢獻

現代化觀是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全局的重大理論範疇,是在觀念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科學認識和規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觀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人類發展一般規律與中國特殊國情和道路選擇的辯證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中國化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習近平現代化建設重要論述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觀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系統範疇,其中國情觀是客觀前提,時代觀是現實依據,發展觀是核心要義,人民觀是根本立場,改革觀、開放觀、創新觀是動力源泉,生态觀、法治觀、安全觀是基本保障,文化觀是價值導向,執政觀是政治保證,人類觀是終極目标,規律觀是科學邏輯,這些範疇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既相互依存又相得益彰,源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指導并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劉靖北:



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豐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可從八個方面理解:全面闡述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的鮮明特征;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内涵;明确提出和闡述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準确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所處的發展階段;明确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導原則;深刻闡述了我國全面實現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提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标;深刻闡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楊德山:



百年來中國共産黨的國家建設目标發展及經驗

總結百年來中國共産黨的國家建設目标,有四個方面經驗值得注意。一是必須以共産主義革命的理論為指導。中國共産黨100年所有活動都沒有脫離《共産黨宣言》講的四種革命、三個階段、一個目标,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二是必須與中國具體的國情相結合。三是堅持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群衆路線的有機結合,對不同階段的國家職能形态要有一個清醒準确的判斷。四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沒有共産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中國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

複旦大學特聘教授劉紅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背後的政治保障、實現機制與價值歸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何以實現?一是新型舉國體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急事、辦難事的優勢。二是新型政黨制度,一黨領導、多黨合作,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新型政黨制度,才能夠确保我們黨作為唯一的領導黨和唯一的執政黨地位得到根本政治保障。第三,從實踐機制角度去看,民主集中相結合可以“三分法”,即政體與組織運行方式、民主集中制、群衆路線。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決定了它是一個群衆政黨,群衆政黨必然有群衆路線,共産黨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學會,也不是少數空想家的團體,而應該是一個為無産階級利益奮鬥的大的群衆性的政黨。

江蘇省檔案館黨組書記、館長陳向陽:



紅色檔案見證黨在江蘇的光輝曆程

紅色檔案是中國共産黨誕生、成長、奮鬥光輝曆程的真實見證。江蘇紅色資源豐富、紅色記憶深厚,全省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珍藏着黨在江蘇革命、建設、改革、複興各個時期最原始、最真實的曆史記錄。這些紅色檔案是開展“四史”宣傳教育最為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能豐富教育元素、鮮活教育内容、增強教育效果,可以發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紅色檔案镌刻着黨領導江蘇人民進行浴血奮戰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曆史記憶;紅色檔案镌刻着黨領導江蘇人民進行艱苦創業并取得偉大成就的曆史記憶;紅色檔案镌刻着黨領導江蘇人民進行改革創新并取得偉大飛躍的曆史記憶。紅色檔案故事串聯江蘇百年黨史,能夠幫助大家讀懂百年大黨的勝利密碼,就是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的政治品格,視死如歸、舍身取義的崇高氣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永恒初心,不畏艱辛、敢于勝利的堅韌意志,求真務實、創新作為的鮮明特質,成為不斷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篇章的精神動力和智慧力量。

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王智:



黨的政治路線與探索工業化道路的曆史關聯

中國近代以後,工業化進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舉步維艱的。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後,有了一個非常确定的政治路線來推動工業化進程。我把這個進程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民主主義時期,黨的總路線為中國工業化提供了一個革命性前導;第二部分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一化三改”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本身就是工業化推進的總路線,同時也是制度變革的總路線,開始了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曆史進程;第三部分是1956-1978年,1958年我們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鼓足幹勁、力争上遊、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雖然後來黨對總路線或者說政治路線的思考出現了偏差,但是這個偏差并不代表工業化進程就中斷了,總體來講工業化進程仍然在推進當中;第四部分就是改革開放之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開辟,再到進入新時代之後,開辟了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進程,開啟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一系列探索。

蘇州大學伟德bevictor中文版院長、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田芝健:



鍛造百年強黨的寶貴經驗

百年來,中國共産黨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曆史演變機理、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推進救國興國強國、強國強軍強黨實踐中不斷強化黨的建設和黨的全面領導。百年黨史表明,指導黨和黨所領導的事業不斷攻堅克難、成功推進的,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貫穿黨的建設、黨内治理、黨的執政、黨的領導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活的靈魂;驅動立黨興黨強黨的,是以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所構成的強大精神動力;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群衆路線、組織路線的有機統一,是黨和人民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路線體系保證;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協同發力,是新時代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全面依規從嚴治黨的有效路徑。

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張加華:



從黨的百年奮鬥中領悟“艱苦卓絕”

什麼是艱苦卓絕?百年黨史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诠釋。黨在艱危境遇中應運而生。正因為我們黨誕生的曆史背景、自身的政治屬性、肩負的艱巨任務,決定了黨必須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争。黨在艱難險阻中做出犧牲。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鬥,自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産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幹這樣的大事。黨在艱辛探索中開辟新路。我們黨在百年奮鬥史中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改造道路、建設道路,每條道路探索都曆經艱辛。黨在艱苦奮鬥中鑄就偉業。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鬥争、勇于勝利的風格和品質,這是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