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馬院

當前位置:首頁  媒體馬院

光明日報:以育人合力彰顯思政工作實效

時間:2018-10-16來源: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點擊:981

編者按:2018年10月11日,《光明日報》“知與行”專欄刊發我校伟德bevictor中文版黨總支書記徐川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的文章,現轉發全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并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個人。這為廣大思政工作者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定了強大信心。


如何理解生命線?線首先強調連續性,要一以貫之,有始有終,貫穿始終,無處不在,線不能斷,不是孤立或碎片,也不能是零散或隔離;既然是生命線,就是說這條線利害攸關,影響全局,不能失蹤,不能失語,不能失聲,不能看不見,不能不說話,不能聽不到。既然貫穿始終,工作的主體就不可能也不應該隻是思政教師,還包括專業教師、黨政幹部、行政後勤等等所有教育從業人員,最終目的就是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各科教師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教育者先受教育”,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所以,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達成的重要共識就是要糾正認識的誤區,不能認為“價值引領”僅僅是“思政課”的任務和責任,其他專業課程則隻負責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


毋庸諱言,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兩張皮”“平行線”的現象,思政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學缺少交融共振,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課程思政”應運而生。“課程思政”的核心指向絕不僅僅是看增加了幾門課,又或者是多搞了幾項活動,而是要衡量教育的過程是否蘊含着價值觀培育和塑造。“課程思政”既不能“花拳繡腿”,也不能“喧賓奪主”。一方面要堅持思政為底,夯實基礎,塗好底色,紮牢底盤;另一方面要堅持課程為先,立足主責,聚焦主業。課程和思政,類似于1和0的關系,不能單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功能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失去了課程思政的題中之義,因此要在講好專業課的同時,有意識地将價值引領功能的增強和發揮作為拓展點。比如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就可以引申為國家信心、曆史視野;敬業可以引申出獻身國防的責任感、航空報國的使命感;誠信則引申出嚴謹求實、科學精神的培養等等。将知識點與思政點相互融合,真正做到顯性教育與隐性教育融會貫通,實現思政教育從專人向全員的創造性轉化。


一言一行總關情,一草一木皆有心。校園環境、文化氛圍對青年性格培養構成了天然的熔爐,管理和服務的思政滋養同樣在點點滴滴之中。一個校園也可以看作是一方池塘,其環境景觀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是思政工作的重要載體,承載着無聲而持久的思政工作力量。比如後勤服務管理工作的專業化、規範化、人性化就是愛崗敬業的現場示範:環衛工人認真清掃每一寸校園,門衛保安堅守每一個崗位,宿管阿姨認真檢查每一間寝室安全,食堂師傅熱情端上每一道飯菜,他們的友善、敬業、付出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價值引領。這其中傳遞出的态度、服務和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态,使他們從生活細微處受教育,是謂“久久為功必有回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校大學生進入宿舍總能夠飽含深情地喊一聲“阿姨好”,這也是為什麼畢業多年的校友對母校食堂總是念念不忘。完善齊備的基礎設施、整潔文明的校園環境、優質貼心的細微服務、積極向上的職業狀态、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可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和精神感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園也是精神家園,食堂也是思政課堂,操場也是思想賽場,跑道也是人生大道。


總之,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政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讓所有環節都能彰顯思政味道,所有教工都能呈現思政育人,就能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共同構建和諧美好的全員、全過程的思政教育生态。


友情鍊接

聯系我們

  • 電話号碼:025-52115201025-52116005
  •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将軍大道29号
  • 郵編:211106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

Baidu
sogou